铺层(layup,lay-up):把增强材料逐层置于模具内或模具上的过程,或指置入模具内的增强材料。其中各单层称为ply或lamina,是复合材料制件中的最基本单元。
铺层取向(ply orientation,laminaorient-ation):指每一铺层主轴与参考方向之间的交角θ(包括90o),亦称铺层角(ply,orientation,angle)。从参考方向逆时针测得的铺层方向为正,顺时针测得的为负。
铺层顺序(ply,schedule,stacking,sequence):为形成层合件而铺叠各单层的规定顺序,根据材料类型及其它要求(例如纤维方向)而安排。
纤维取向(fiber orientation):纤维在层合件中排布的方向。因为此方向是纤维发挥其最大强度的轴线,故很重要。
附模性(conformability,drape):增强材料(毡、织物、预浸料等)贴伏模具表面形状而不形成皱折或留下富树脂区或富纤维区的能力。
浸透(wetout,wet-out):增强纤维原丝之间和单丝之间所有孔隙都被树脂饱和的状态。
玻璃纤维复合制品图
浸穿(wet-through):树脂能够流动穿过含浸润剂的玻璃原丝层并包封原丝的状态。
交联(cross-linking):聚合物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发生的分子链间的化学键合。
固化(cure,curing):借助热、光、化学添加剂等的作用,使热固性树脂的分子结构通过化学反应发生不可逆变化的过程。材料从液体变成固体。固化过程中施加或不施加压力。
胶凝(gelling,gelation):在树脂固化过程中液体变成初始胶状、半固态的过程。
共固化(cocuring):不同的复合材料制件在一次固化过程中同时完成自身固化并粘接到另一表面上的情况。
后固化(postcure):模塑件在模具内完成初始固化后又承受更高温度作用的过程。后固化的目的是提高制件的力学性能,可在脱模之后进行,常常不用加压。
热压罐成型/固化(autoclave molding/curing):把铺层和模具整体置于一个使用流体压力的密闭容器即热压罐中加热加压使其压固和固化,同时排出空气和挥发物的成型/固化技术。
紫外线固化(ultraviolet cure,UV cure):在树脂中加入光引发剂,利用紫外线来固化树脂的过程。
固化特性(curing behavior):复合材料成型时的固化时间、放热、固化收缩等参数。
固化周期(cure cycle):固化热固性树脂或预浸料所用的时间/温度/压力周期。
A阶(A-stage):或称“甲阶”,指某些热固性树脂聚合反应的早期阶段。在此阶段中,材料仍然可溶(在某些液体中)和可熔。
B阶(B-stage):或称“乙阶”,指某些热固性树脂聚合反应的中间阶段。在此阶段中,材料受热软化,呈可塑和可熔状态,但未完全溶化或熔化。未固化的预浸料或预混料中的树脂通常处于这种状态。
C阶(C-stage):或称“丙阶”,指某些热固性树脂固化过程的最后一步,结果形成不可逆的不溶和不熔状态。
脱模(demolding):把制件从模具中取出的操作,有手动、机械、压缩空气等方式。
脱模剂(mold release agent):加在模具表面以防固化时铺层与模具永久粘连,便于固化后脱模的润滑剂,如硅油和蜡。
胶衣(gel coat):加在制件表面的未增强的透明或着色树脂涂层,用来形成光洁、不渗透和耐气候的制品面层。胶衣是制品的一部分。
添加剂(additive):为改善或调整性能而加入树脂的物质。
固化剂(curing agent,hardener):加入树脂中引起聚合的催化或反应剂。
催化剂(catalyst):加入树脂中引发固化的物质的俗称,在技术上视为一种引发剂。它能显著加速复合材料固化。在存在促进剂时,催化剂分解,释放出活性氧基,参与反应。催化剂含量范围为0.2%至2.0%。增高催化剂含量可加快胶凝时间。常用催化剂有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苯甲酰等。
促进剂(promotor,accelerator):加速催化剂与树脂间化学反应(固化反应)的高活性化学剂,如二乙基苯胺、环烷酸钴、辛酸钴等。
引发剂(initiator):是用作自由基来源的过氧化物,用于自由基聚合以固化热固性树脂。见“催化剂”。
增塑剂(plasticizer):用以改善塑料的作业性能和柔性的材料,或指加到环氧树脂中以减少硬性和脆性的低分子量材料。
抑制剂(inhibitor):减慢或延迟固化的化学添加剂。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用以改良或改变树脂表面的化学品,通常在固化树脂上生成一层膜,形成无粘表面。
偶联剂(coupling agent):与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两相发生反应,在界面形成或促进较强结合的化学物质。